让国青去踢中乙
各位朋友好,今天的文章围绕让国青去踢中乙展开,并且会详细讲解的一些常见误区。
本文目录
我国足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却面临诸多困境。为了让国青球员在实战中锻炼成长,有人提出让国青去踢中乙的建议。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议题。
一、国青现状与中乙联赛
1. 国青现状
我国国青队在近年来在国际比赛中表现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球员实战经验不足。在俱乐部层面,部分球队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国青球员在心理素质、比赛经验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2. 中乙联赛
中乙联赛是我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第三级别,虽然与中超、中甲相比,中乙联赛的竞技水平较低,但作为职业联赛,中乙联赛为球员提供了实战锻炼的机会。近年来,中乙联赛逐渐成为球员成长的重要平台。
二、让国青去踢中乙的合理性
1. 提高实战经验
让国青去踢中乙,可以让球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提高比赛水平。中乙联赛的比赛节奏较快,对抗性强,球员在比赛中可以锻炼自己的速度、力量、技术等综合素质。
2. 增强心理素质
中乙联赛的比赛环境相对残酷,球员在比赛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让国青去踢中乙,可以让球员在逆境中成长,增强心理素质,为今后在更高水平的比赛中发挥出色奠定基础。
3. 促进球员全面发展
中乙联赛的球队数量较多,球员在比赛中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战术体系和风格。让国青去踢中乙,可以让球员在多方面得到锻炼,促进其全面发展。
4. 提升国青整体实力
通过在中乙联赛的锻炼,国青球员可以逐渐成长为具备竞争力的球员。在未来的国际比赛中,国青队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确保球员安全
让国青去踢中乙,首先要确保球员的人身安全。俱乐部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球员的保护,防止球员在比赛中受伤。
2. 合理安排比赛时间
国青球员在参加中乙联赛的还要兼顾学业和训练。俱乐部和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比赛时间,确保球员在多方面得到平衡发展。
3. 加强球员心理辅导
面对中乙联赛的激烈竞争,球员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俱乐部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球员的心理辅导,帮助球员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参加比赛。
让国青去踢中乙,是一场青春的蜕变与成长。通过实战锻炼,国青球员有望在心理素质、技术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球员的安全、学业和训练等方面。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国青球员定能在中乙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国足球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足球究竟差在哪里
在亚洲足坛,中国球队的地位日渐走低。
和南非国家队的热身赛“爽约”后,两个月无球可踢的中国男足,终于要在本周末开始新一期的集训。对于上任以来一直希望通过多次集训和比赛来打造球队的主帅高洪波而言,如此“漫长”的集训间歇期令他有些无奈……
国足集训计划的随意和无序,只是中国足球近来一系列的“不正常”现象之一。中超联赛的高开低走,中国球队在亚冠联赛中的羸弱表现,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的后继乏力,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足球失去信心。
高开低走――
中超联赛虚假“繁荣”
不经意间,2010赛季的中超联赛在5月15日迎来了第8轮比赛的争夺。单从排名和成绩来看,截止到第7轮比赛,排名联赛前8名的球队之间最多只有4分差距,前4名球队只有两分差距。对于中超联赛前一阶段的表现,中国足协在本周的新闻通气会上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评价,认为中超联赛的受关注程度正在持续提升,而且“极具活力”,联赛竞争一如上赛季的“紧张激烈”……
然而,包括新科中超冠军北京国安在内的四支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的铩羽而归,却让中超联赛的“紧张激烈”大打折扣。在本赛季的亚冠联赛中,参赛的8支日韩球队有6支从小组赛突围而出。与之形成鲜明对此的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小组赛中艰难出线的中超唯一代表――北京国安,却在淘汰赛首轮便告负出局,留下本赛季中国俱乐部对阵韩国球队8战全负的耻辱纪录!
浏览本赛季中超联赛的各项技术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超联赛的竞争依然处在低水平上。以集合了众多新老国脚号称“中超皇马”的陕西中建为例,在第7轮主场对阵南昌八一的比赛中,全场射门7次竟无一命中球门范围内;而本赛季在克罗地亚名帅布拉泽维奇带领下高喊要打“技术足球”的上海申花,主场对阵辽宁宏运的比赛竟成为了两队的“失误大比拼”――申花全场比赛传接球失误高达24次,宏运全场比赛89次抢截仅有27次成功,成功率仅有30%……
比赛水平的停滞不前,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球迷关注度的下降。在本赛季中超首轮比赛中,场均2.21万人的上座率,创下了中超联赛创办以来首轮比赛的最高纪录。然而,从第二轮比赛开始,联赛上座率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场均只有1.72万人。到了第7轮比赛,联赛上座率继续走低,场均仅有1.38万人。
联赛场内的技战术水平难见提升,俱乐部在场外的急功近利和缺乏耐心却是依然故我。第7轮比赛前,上赛季还被视为功勋教练的朱广沪已经在陕西黯然“下课”;朱广沪落寞的背影后,河南建业的唐尧东、长春亚泰的沈祥福、江苏舜天的裴恩才和天津泰达的阿里・汉等中外教练,也时刻面临着“下课”的危险!
各自为战――
国字号球队缺乏规划
4月21日发布国足集训通知,时隔仅仅一天之后又发布取消集训通知……如此的“朝令夕改”,着实令国足队员和媒体球迷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早在以高洪波为首的新一届国字号球队教练组成立伊始,中国足协就三令五申要统一国字号球队风格,加强国字号球队的规划和管理,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中国足球国字号球队最缺乏的恰恰是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各自为战,依然是各级国字号球队的真实写照。
以集训和热身计划为例,大多数欧美强队甚至是日韩等亚洲劲旅,都会在前一年底或是新年初就基本敲定新一年的集训和热身计划。比如日本队,在今年初便围绕世界杯制定了一系列的集训和热身赛计划,麒麟杯、东亚四强赛、日韩对抗赛、欧洲拉练……而日本国青队和国少队也有相应的集训和比赛安排,基本能保证各级国字号球队一月一练或一赛。
反观中国足球,国字号球队的训练计划显得很无序。以国奥队为例,虽然2012年伦敦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还有一年就要打响,但国奥队的组建工作却一直没有顺利完成。结束了年初在广东清远的集训,国奥队在经历了一段“国奥打中超”的激烈争论后,直到5月份才得以再次集结。而主帅刘春明心仪的主力球员,还有很多人因为俱乐部不放人而不能参加集训。
乍暖还寒――
青少年培养后继乏力
5月9日,当中国国青队在2010年U19亚青赛抽签分组中避开二档的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三档的伊朗等劲旅,和泰国、叙利亚、沙特同分在A组时,在抽签现场的足管中心主任韦迪和国青队主帅宿茂臻都舒了一口气。
不过,要想带领国青队在亚青赛上实现进入四强并拿到明年世青赛资格的目标,宿茂臻的任务并不轻松,“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可供挑选的队员太少。”据悉,目前国内这个年龄段的适龄球员不过100多人,其中能够在中超、中甲和中乙等俱乐部接受正规训练的只有57人……
同样的尴尬也出现在国奥队、国少队和女足等各级国字号球队身上。
据中国足协官方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5年间,国内参加足球训练的青少年数量达到历史高点,为65万人。其后5年,这个数字略有减少,但也有61万人之多。2000年至2005年,61万人变成了18万人。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不到3万人,而常年从事训练和比赛的球员只有6000人左右。
虽然中国足协从去年开始推出了“校园足球”计划,在今年的机构调整中又设置了青少年与社会足球发展部,并准备派出部分青少年球员到国外进行交流和学习,但从整体来看,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依然是后继乏力。
对此,近两年来一直受困于人才匮乏的中国女足主教练商瑞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中国足球根本不是在可持续发展,“现在的中国足球总是以成绩为中心,却忽略了影响足球发展最根本的后备人才培养。无论是中国女足还是中国男足,最近几年的球员数量都呈现出锐减趋势,甚至于学校足球都很难开展下去。”
感谢阅读本篇文章,关于让国青去踢中乙和的内容到此结束,下次见!